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访问:
今天是:
网站首页 省社概况 省社要闻 公告会讯 省社文件通知 供销信息 省社领导讲话 督查督办通报 主流媒体看供销 基层社改造 图片新闻集萃
机关党的建设 机关廉政建设 社有企业改革 农业生产服务 教育与培训 农村流通服务 合作金融服务 城乡社区综合服务 农民合作社发展 安全生产与统筹
新时期供销合作社组...
社有企业改革
教育与培训
基层社改造
农民合作社发展
 
事业单位
山东经贸职业学院
省社机关服务中心
省供销社幼儿园
出资企业
山东供销资本投资有限公司
山东天鹅棉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鲁棉集团(省棉麻公司)
山东省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
山东宝福邻购物中心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省供销合作社基建储运公司
山东省供销社农产品有限公司
山东供销农业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供销融资担保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供销京东农贸发展有限公司
山东供销综合服务平台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 首页新时期供销合作社组织体系建设教育与培训
重庆:打造全新县级供销社
作者: 发布时间:2004-02-20  访问量:
 

——总社三届第五次理事会议典型发言材料之六


重庆市供销合作社主任 江朝植

近年来,重庆市供销社系统根据全国总社“四项改造”的工作要求,紧紧抓住区(市)县社这个承上启下的枢纽,进一步完善产权制度改革,狠抓“两社两化”建设,使区(市)县社综合经济实力和统揽辖区合作社事业发展的能力稳步增强,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改造社有企业和基层社 
    对于社有企业改革。一是因企制宜、分类改制。对资大于债的企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造,整体转制为有限责任公司;对资债相当,但有优势经营业务的企业,实行剥离重组。对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企业,实行先关闭,后依法依规解体破产,从根本上消灭亏损源。二是围绕主营优势业务重组新企业。对农资等归口经营业务,组建由区(市)县社控股的新企业;对竞争激烈、风险较大的业务组建由区(市)县社参股的新企业;对主要依靠物业收入的单位组建若干小型企业,区(市)县社既不控股,也不参股。区(市)县社共重组新企业508个,其中,控股248个,参股132个。三是改革“三项制度”,转换经营机制。重组的企业在人事上实行聘任制,总经理和财会负责人由董事会聘任,其余部门负责人由总经理聘任,能上能下;在用工上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按合同管理,能进能出;在分配上以岗定薪,岗变薪变,能高能低;税后利润提取公积金和公益金后,按股分红。 
    对于基层社改革,一是以“两社”及其联合社改造代替原来的基层社。如云阳县沙沱基层社在安置157名职工,偿还300多万元债务后,由5名职工发起,联合328户农民共同组建了沙沱圣桃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发展较好。现在已发展了中华圣桃、苗木、生猪、黑山羊、大枣梨5个专业合作社,各类基地3500亩,入社社员达到1652户,辐射带动周围6个村1万多农户增收致富。二是组建供销有限公司或股份合作社改造代替原来的基层社。长寿区狮子滩供销社和龙溪供销社两个基层社改制后,合并组建了长寿区狮龙供销有限公司,现有股东38人,总股本110万元。新公司成立后,在场镇改造了一批老网点,树立了新形象,现已建立4个联佳日用品超市,8个“丰谷”农资小超市,6个桐君阁大药房,在农村发展了4个沙田柚专业合作社,1个综合服务社,发展沙田柚、花椒、蚕桑等基地1000亩,去年实现销售收入1300万元,利润56万元。三是解体破产一批基层社。对于地处偏远,又资不抵债的基层社,解体破产后不再组建新企业,以当地的专业合作社或综合服务社代替原来基层社服务“三农”的职责。全社系统改革之后,供销社资产负债率明显降低,新企业发展势头较好,网络整合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为农服务功能显著增强,奠定了创新发展的坚实基础。 
    以“两社两化”为重点,创新合作社事业 
    围绕“三农”中心工作,推进“两社两化”。围绕“三农”中心工作的大格局中来定位,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工作目标。在具体工作中,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围绕农民生产生活需要,大力发展综合服务社,围绕农产品深加工,大力发展各类龙头企业。围绕农民增收这个重中之重,通过统一销售,代理销售,保护价收购,加工包装,建立批发交易市场等多种途径,帮助农民群众把农产品卖出去,而且卖个好价钱。 
    搞好典型推动,促进协调发展。在搞好规划的基础上,市总社抓区(市)县典型,区(市)县抓本地典型,再分层次召开现场会总结推广。市政府先后在永川、开县、南岸、合川、荣昌等地召开了五次全市现场会,总结经验,面上推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反响较大,效果较好。 
    以利益机制为核心,推动农业产业化。全市系统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为主要形式,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在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之间建立起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既使农民能够分享到加工和流通环节的增值利润,也使龙头企业保证农产品收购,效果较好。目前,全系统现已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1个。 
    以区(市)县社为主体,推动商品经营连锁化。鉴于重庆幅员面积较大和连锁企业配送半径的实际要求,市总社调整了连锁经营的指导思想,以区(市)县为主体,率先实现连锁经营,再靠大联强,实现更大范围的连锁配送。现在,开县、南川、合川、荣昌、彭水、梁平、垫江等地在辖区内已基本实现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日用品等商品的连锁经营。 
    加强行业指导,确保规范运行。“两社两化”从宣传发动,规划布点,项目选择,到《社章》制定,组织实施,挂牌成立,供销社自始至终全程参与,当好引导者、组织者、服务者,履行指导、协调、服务和监督职责,使“两社两化”规划发展,从开始就做到“基本不离谱”。 
    以开放办社为动力,拓展改革发展新路子 
    市总社要求区(市)县社“跳出供销看供销”,“跳出供销抓供销”,大力实施开放办社。 
    在组织成员上,大胆吸纳各类社会经济组织入社,壮大队伍,增强实力,并指导其多形式服务“三农”。全系统已吸纳126个社外企业入社,成为县联社的成员社。 
    在新企业组建上,广泛吸纳社会资本投资入股,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全系统有268个企业实行了投资主体多元化,共吸纳股本金5426万元。在4227个“两社”及联合社的1.5亿元股金中,85%是社会资金。 
    在经营领域上,既不放松传统经营业务,同时千方百计开辟新门路,培育新的增长点。梁平县供销社与交警队合作创办驾驶员培训学校,年创收达60多万元。巴南区社2003年搞了一个房地产项目就盈利300多万元。 
    在选人用人上,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吸纳一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企业人才到供销社工作,充实了力量,增强了活力。 
    以保值增值为目标,建立完善社有资产管理体制 
    成立资产管理公司或专门机构负责社有资产的管理,根据全国总社制定的《社有资产管理办法》,结合实际制定系列规章制度,切实加强社有资产管理。 
    制定完善出资人制度,按照股权多少向控参股企业派出社有股权代表,担任董事会、监事会成员或董事长、监事会主席,确保出资人到位。 
    合理划分区(市)县社与控股企业之间的资产处置权限,超过一定额度即向区(市)县社请示报告,批准同意后由企业办理。 
    把社有资产保值增值目标纳入企业领导班子和董事长个人年度考核指标,建立激励机制,明确经济责任,做到有奖有惩。 
    以转变职能为主要内容,增强县级社统揽发展合作社事业的能力 
    首先,在贯彻国发〔1999〕5号文件的过程中,市总社积极协调市人事局、编办、财政等部门,明确县以上联社全部定编定员进财政,解决“吃饭”问题,奠定生存和工作的基础。 
    其次,放权于企、还权于企,放手发展控参股企业,不断增强自身经济实力。县联社对控参股企业,主要负责管理好资产处置,社有股权代表、收益分配三项工作,不干预企业的经营活动,充分尊重企业的自主权,调动企业的积极性。目前,全市绝大部分区(市)县社都有5~6个以上的控(参)股企业,发展势头和经济效益较好。 
    再三,区(市)县社全面担负起“两社两化”建设“引导者、组织者、服务者”的职能,统揽辖区内合作经济组织的规划、发展、服务、监督工作,真心实意服务“三农”,通过“有所为”实现“有其位”。现在,大部分区(市)县社基本上做到了这一点。开县、合川、荣昌三县市在保留供销合作社的基础上,增挂“合作经济联合社”的牌子,当地政府明确将合作经济规划、发展、协调、监督职能全部交给联合社行使,运行效果很好。 
    
供销社真正回归“三农”,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全社系统初步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新体制新机制 
    妥善安置了职工,依法削减了债务。全社系统共计安置职工112960人,其中,离退休30855人,内退26238人,一次性安置55867人。重组上岗22905人,占41%。 
    建立了现代产权制度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后,新企业产权清晰,权责明确,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普遍建立了“三会一总”的法人治理结构,转换了人事、用工、分配机制,活力进一步增强,管理进一步科学。 
    改变了区(市)县社统包统揽的管理方式,充分调动了企业积极性。新企业发生亏损自行负责,亏损达到30%就停业清盘,供销社以股东身份参与剩余资产的清偿,不再承担职工安置等责任。 
    转变了经营管理者和员工的思想观念。现在是盈利则分红,亏损就亏掉每个股东的股本金,普遍增强了对企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把企业当作自己的“家”来精心经营,逐步形成了“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良好氛围。 
    “两社两化”为破解“三农”难题创造了新鲜经验 
    截止2003年底,全社系统已发展专业合作社2008个,联合社56个,综合服务社2152个,联合社11个,合计4227个,入社农户62万户,占全市718万农户的8.6%,人口211万人,占全市1976万农村人口的10.7%。 
    自从全面推行产权制度改革和大力发展“两社两化”建设以来,区(市)县社消灭了亏损源,开辟了增长点,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2000年,39个区(市)县汇总盈利925万元,2001年盈利1031万元,增长11.5%;2002年盈利1683万元,增长63.2%;2003年盈利3650万元,增长116.9%,盈利的基础更加牢固,盈利能力逐步增强。 
    区(市)县社地位逐步提高,形象明显改善 
    “两社两化”发展起来后,农民对供销社的利用度、依靠度增强了,供销社在农民心目中的信任度、美誉度提高了。“两社两化”使经历了几十年曲折发展的供销社真正回归到了“三农”,真正办成了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 
网站信息导航
版权所有:山东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主办 地址:济南市历山路157号 邮编:250013
电话:0531-88596511 传真:053188596619
网址:http://www.zjkxxl.com E-mail:bgswxf511@163.com
鲁ICP备05043458号 技术支持:山东政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