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临沂市委书记王玉君对供销社工作作出批示 ●陵城区供销社全力服务“三夏”生产 ●平邑县供销社推进“四位一体”新业态助力农民增收 临沂市委书记王玉君对供销社工作作出批示 近日,临沂市委书记王玉君在临沂市供销社呈报的《关于赴南方“三省五市”考察学习供销社改革的调研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对照先进找差距,以问题为导向;加快谋划新的发展思路,早改早主动,晚改就被动。要以壮士断腕决心和勇气,再造重生,为全市乡村振兴战略做出历史贡献。 近年来,临沂市供销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的部署要求,深入实施“六项创新提升工程”,全力推进组织创新、服务创新、经营创新、工作机制创新,建立健全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体系,联合打造供销电商平台发展“网上供销”, 创新探索“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工作机制,获得总社肯定并在全系统内推广,构建起联合社机关主导的行业指导体系和社有企业支撑的经营服务体系,整体经济实力和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在深化综合改革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在下一步工作中,临沂市供销社将以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活动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王玉君书记批示精神,将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起来,以新思路谋求新发展,以新举措实现新作为。一是转换发展方式,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引导带动和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产销对接、抱团发展,丰富生产、加工、收储、销售等环节的服务职能,推动流通方式和业态创新,为农业产业链条提供融资担保、资金互助等金融服务,积极推进改革发展模式“转方式、调结构”。二是加快转型升级,做大做强社有企业。加快社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逐步探索形成社有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股权结构多样化、经营自主化、决策科学化、管理规范化的新格局。三是注重招大联强,实现社有资产保值增值。注重以资源为核心、以产权为纽带、以利益为联结、以互利共赢为目的,以项目为抓手,招大联强、招商引资、强强合作,推动社有企业与系统内外联合合作。四是重视基层建设,夯实供销社组织体系。根据基层社资产状况、经济实力差异进行分类改造提升,着力培育一批管理民主、制度健全、产权清晰、带动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加快推动农民合作社联合社与基层社融合发展,实现与农民联利连心、合作共赢。 陵城区供销社全力服务“三夏”生产 眼下,玉米播种季节就要到了,在陵城区临齐为农服务中心,智能配肥车间工人们正在按照订单的配方加紧生产。“这个玉米种植季共有300吨的订单,通过农林局对15个乡镇600多名会员的土壤化验分析、提出科学配方,我们进行现场配肥,同样含量的肥料每吨比市场低700元左右。”中心负责人王文昌说:“测土配方平衡施肥,具有科学性、合理性、针对性以及高产、高效、优质等显著性特点,田间试验表明:肥料利用率同比提升10—25%,每亩地可节约氮肥施用量10—20公斤,粮食作物同比增产15%—30%。” 陵城区供销社系统现有19处基层供销社,1家农资公司和1家农业服务公司,3处为农服务中心,建设智能配肥站5处。为做好夏收、夏种、夏管工作,全系统积极行动,全力服务全区“三夏”生产。 备足货源,稳定农资市场。全系统总购进各种化肥8万吨,订单配方肥1500吨。各基层社深入到村到户,搞好市场预测和调查摸底,开展形式多样化的送货下乡、服务进村活动,广泛开展测土施肥、田间管理技术指导及农业信息等服务,为农民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助农增收。 整合农机,加快麦收进度。进入5月份以来,临齐为农服务中心对协会成员的农机具数量以及各村分布情况,及早做好合理调配。抓好农机检修,组织开展农机具安全作业技能培训,切实提升农机具操作人员的安全作业本领。保证机具合理调动,加快麦收进度。同时与镇村及农户对接,重点摸排小麦收割、玉米种植时间和农户服务需求,对外出打工不能按时回家夏收夏种的农户重点关注,重点服务,确保不因农户缺乏劳动力影响夏收夏种。 加大对晾晒场地、仓储库容、烘干设备的安排。目前规划与已建成的15处为农服务中心均有晾晒场和粮食仓储设施。已建成的临齐、郑寨、徽王等为农服务中心仓储能力18000吨,并为农民提供了现金和延期点价等多种结算方式。 配合乡镇村做好秸秆禁焚烧宣传。通过与村两委对接,发放明白纸,广播等方式,广泛开展秸秆综合利用与禁烧宣传教育活动,切实强化群众法制观念和环保意识,营造露天焚烧秸秆可耻、综合利用秸秆光荣的良好氛围。 平邑县供销社推进“四位一体”新业态助力农民增收 面对农民种地积极性不高、青壮年劳动力进城打工、大量土地荒芜歉收的实际,平邑县供销社推出“供销社+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民”新型业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土地“全托管”“半托管”管理种植模式,甘做“田保姆”,让农民朋友“坐享其成”,走出了一条助农增收的好路子。 因地制宜建基地,抛砖引玉上规模。平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多为丘陵地带,不少农民种植还是老三样:小麦玉米加高粱。为此,平邑县供销社要求各乡镇基层社要因地制宜,首先租赁少量土地,建起“新奇特”农产品种植基地,做出样子给农民看,取得成功后再向农民推广。仲村镇李家庄村拥有6000多亩山岭地,种植粮食作物几乎收不回成本,被村民比喻为“鸡肋之地”,弃耕荒芜接近一半。去年,仲村供销社主任蒋启磊同志主动与村两委联系,租赁100亩山岭地搞起了丹参种植,由于丹参耐旱、喜生茬、易管理,当年就获得了较好的效益:每亩地除去种植成本净收入达到3500元。这一消息在村民中炸开了锅,很多村民找村两委、找供销社,提出了与供销社联合种植、土地入股种植、把土地交给供销社全权代种植等方案。供销社因势利导,一边指导有劳动力的农民种植,一边开展了“托管”式种植。今年该村种植丹参达到3000余亩,其中供销社实行全托管的600亩。 调整种植结构,做到“先订后种”。为了打破传统的种植观念,提升种植效益,供销社注重在“新奇特”种植品种上寻门路,引进适合当地土质的优质农产品;同时,积极与加工生产厂家联系,与厂家签订最低保护价回收合同。地处金银花之乡的郑城供销社,牵头成立了地道金银花合作社,租赁了1000亩土地,引进“九丰一号”金银花新品种,与王老吉药业集团公司签订了常年供货合同;临涧供销社在传统的地瓜种植上寻突破,流转土地400亩,引进“黄皮红壤甜地瓜”新品种,目前还在地里处于生长期就以每公斤3.7元的价格签订了销售合同;处于“北方罐头城”的地方供销社,与下坡村结成“村社共建”点,对该村2000多亩种植了7、8年的葡萄进行改良,全部换植了“金手指”、“早霞玫瑰”新品种,尚未结果就被当地的加工厂预定完毕。仲村供销社所种植的丹参与山东广药中药材开发有限公司以每公斤10元的价格签订了包销合同。 “四位一体”新模式,助农增收添活力。平邑县供销社在推进土地“托管”“半托管”管理种植工作中,注重发挥供销社、农民合作社、加工企业和农民等各方优势,形成“供销社+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民”的新型模式,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供销社主要协调各方关系,并负责提供农机作业、农资供应、技术服务等保障性基础工作,形成规模化种植,省时省力省成本,减轻了劳动强调,让农民不再“面朝黄土背朝天”;农民合作社则负责吸引发展农民入社,共种共管共享,为亟需资金的农户提供资金互助,与广大农民“抱团取暖”,抵御了价格、赊欠、压级压价等各种潜在风险;加工生产龙头企业、农民则是整个链条的相对轻松受益者,厂家收购农产品进行加工销售,农民朋友则收获了稳稳当当的实惠。据该社党委书记、理事会主任管建同志介绍:“自从实施‘四位一体’新型经营业态以来,使基层供销社、农民合作社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农民朋友收益更为明显,凡参与这种模式的农民,每亩的收入都能达到提高1000元以上,非常受农民朋友的欢迎。”
|